编者按:农业兴,百业旺;农民富,潍坊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潍坊作为农业大市,始终勇立潮头、敢为人先。从“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到“寿光模式”,这片热土不断书写着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展现潍坊三农领域的创新实践和先锋力量,鲁网潍坊联合潍坊市农业农村局进行“强农先锋”专题采访,聚焦奋斗在乡村振兴一线的模范人物、先进典型和标杆案例,传播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以先锋为镜,向榜样看齐,汇聚农业强市的澎湃动能,为推动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凝聚力量。
鲁网5月19日讯(记者 王玉龙 朱思琪)5月8日,潍坊市坊子区黄旗堡街道逄王一村的温室大棚里,成熟的西红柿挂满枝头、长势喜人。逄王一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坊子区兴逄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顺治正在查看作物生长情况,指导农户科学种植。这些年来,他带领全村群众大力发展西红柿产业,通过建设特色园区、注册有机品牌,打造出独具特色的“西红柿村”,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路。
有机西红柿受欢迎
逄王一村的村村通道路宽敞、平整,田地边也是宽阔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当日上午,记者来到该村看到,大棚边的不少路段早已停了很多车,有不少是外地牌照的旅游车,游客都来体验采摘乐趣。
“太好吃了,这是我吃到的最好吃的西红柿。”来自青岛的张女士正在大棚里采摘西红柿,已经摘了满满一筐。
村民周新治家的西红柿棚吸引了很多人前去采摘,他一边忙着教大家怎么用剪刀摘西红柿,一边忙着为已采摘好西红柿的游客称重。眼下正是大棚西红柿上市时节,前不久村里还刚办了西红柿采摘节,虽然价格比市场价高出不少,但前来采摘的市民仍络绎不绝。
大棚内,一棵棵藤上挂满了西红柿,尤其是藤底部的西红柿多已成熟,非常诱人。“我们这里的西红柿不打药不用化肥,不用洗,直接吃就行……你们尝尝跟市场上的有啥不同?!”周新治一边说,一边摘下一个西红柿递给了记者。一口咬下去,感觉面面的、汁水浓郁、香甜可口,整个西红柿非常饱满,与市场上有些“空心”的西红柿口感大不一样。
周新治今年56岁,种西红柿30多年了,是逄王一村西红柿产业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一个棚占地1亩半,今年能收入5万元左右,供不应求。”周新治说,以前,他们种的传统西红柿用化肥、农药,这几年,按村里的统一要求,都使用土肥、豆饼等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料,种出的西红柿口感确实越来越好,价格也越来越高。
“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越来越注重食品安全,我们也得与时俱进,种出好吃又安全的无公害蔬菜才行。”周新治说,“我们村的西红柿已打出名堂,来我们这里采摘的人基本上都是回头客,不愁卖。”
“现在搞农业生产,不能闭门造车,我们经常带领村民外出学习。”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兴逄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顺治举了个例子,原先他们村的大棚一亩地栽苗2400棵,学习后获知这样容易导致增加遮荫面,改为了2000棵,效果好了许多,“今年将继续加强西红柿产品质量安全,积极推行种植测土配方施肥、杀虫灯、粘虫板等物理防虫技术和土传病虫害处理技术,每一个棚都建立田间生产记录和产品检测档案记录,更好保障产品质量。”
三十多年的“新名片”
逄王一村种植西红柿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经过一代代逄王人的努力,如今这里种植的西红柿已经畅销全国各地,成为了当地一张靓丽的名片。
“我们这个地方生长的西红柿皮薄汁多,酸甜可口,口感极佳。”周顺治向大家介绍。逄王一村地处潍、汶两河交汇处的冲积平原上,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先天条件。一直以来,逄王一村的村民依靠传统的农作物种植为生,也有零散的几户村民种植西红柿,但不成规模,口感没有特点,收入也不乐观。
2016年,周顺治外出考察受到启发,之后,决定带领村民“连点成片”扩大西红柿种植规模,走出一条特色化种植道路。
“要想实现西红柿规模化种植,我总结出了三步走策略。第一是成立合作社,建造西红柿种植园区;第二是打造西红柿品牌;第三是做有机认证,发展品牌农业。”对于西红柿产业化,周顺治有着清晰的思路。
2016年5月,周顺治结合学习到的管理经验,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成立了兴逄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种子、采购、包装、销售等“一条龙”服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年的时间,逄王一村新增大棚二十多个,当地银行也积极为西红柿种植户提供信贷资金,帮助种植户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随着西红柿种植发展逐渐向好,为了实现规模化种植和规范化管理,周顺治牵头注册了“逄王一品”西红柿品牌。“注册了品牌,我们种植的西红柿名声进一步打响,吸引了来自省内外众多地区的客商和游客。”
2017年,对于逄王西红柿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逄王一品”西红柿顺利通过有机认证,这使得逄王产出的西红柿名声大噪,被市场越来越认可。也是从这一年起,逄王一村连续举办西红柿采摘节,通过乡村采摘游吸引游客和客商,进一步拓宽村民增收渠道,除疫情两年影响未办外,年年举办,至今已经举办到第七届。
“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了我们这个专业合作社当中来了,我们从购种到管理、再到包装销售统一给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村民的收入也从一个棚2万多元到了现在的8万多元。”周顺治说。
“小柿子”红火了农民生活
从最初的几个大棚发展到如今的200多个大棚,“逄王一品”西红柿园区被评为“潍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园区”。目前,全村大棚年产西红柿300万斤,销售收入突破2000万元,人均纯收入超3万元,较35年前增长20倍。
与此同时,合作社借助电商平台打通了线上销售渠道,“逄王一品”西红柿不仅供向商超,而且也在线上热卖。
在走上产业致富的同时,周顺治还带领村“两委”积极为农户排忧解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这两年,村“两委”下大力推进生活污水治理,杜绝污水直排,改善人居环境;改造自来水管网,引进净水设备,保证村民用水质量;整改全村低压线路,解决村内线路老化等安全问题。一系列为民办实事的举措推出后,村子的人居环境大幅改善,村民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近几年来,村里在建设美丽乡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先是建成了‘村村通’道路,随后又完成‘户户通’,进行了路面硬化。此外,还开展了污水处理和旱厕改造,并对道路两旁进行了绿化。现在村里的环境与以前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周星说。
在探索中求共同发展,在致富中求共同富裕。周顺治把小小的西红柿变成了农民的“幸福果”。如今,除了逄王一村,周边多个村庄的村民也纷纷加入了兴逄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西红柿特色产业园区应运而生。
黄旗堡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逄王一品西红柿是街道近年来精心培育的绿色果蔬品牌,目前已逐渐形成了广泛的品牌影响力。在逄王一村的带动下,兴逄、海涛、际勤、杞东等4个合作社已流转土地一千余亩,形成了以大棚路为轴线、4个园区联动发展的新格局。街道的逄王西红柿、半截楼葡萄、柏台西瓜、墨埠子大蒜、于家苗木……一个个果蔬品牌应运而生,为现代化农业种植树立了典范。
“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把强村富民之路走得越来越宽。”周顺治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