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申晓佳
5月1日,记者从市规划自然资源局获悉,“五一”假期,重庆古生物研究院下属的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推出“从山顶到海洋”科技成果巡展和“恐龙脊背上的城市——重庆”特展,对公众免费开放
从山顶到海洋”科技成果巡展分为“科技强国总目标”、“三深引领开拓新局”、“五系协同共筑华章”、“六维支撑强基固本”四大部分,通过系统展示自然资源领域“从山顶到海洋”的科技创新辉煌成就,激励新时代自然资源工作者进一步弘扬科技创新优良传统,用科技的力量守护绿水青山,用创新的智慧描绘美丽中国。
“三深”展区部分模型概览。
在展览现场,参观者可以看到我国在深地、深海、极地、深空领域等取得的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创新成果,如“松科二井”、“梦想”号大洋钻探船、“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中国南极秦岭站、雪龙2极地考察船、陆海卫星等模型。
而“恐龙脊背上的城市——重庆”特展分为“恐龙从哪里来”“恐龙之最”“龙行在重庆”等部分,展出了13种重庆本土特色恐龙,并通过恐龙骨架模型和仿真模型展陈、互动体验、科学讲解等形式,带领市民穿越亿年时空,开启一场科学与趣味的探索之旅。
本次特展汇聚了重庆恐龙界的代表性物种,既有合川马门溪龙、上游永川龙等广为人知的“明星恐龙”,也有普安云阳龙、磨刀溪三峡龙、元始巴山龙等近年研究命名的新恐龙。
恐龙特展室外展区。
除此之外,特展还首次向公众展示最新命名的长生黔江龙和亚洲古奔龙,长生黔江龙是我国西南地区正式命名的首个白垩纪恐龙,亚洲古奔龙是亚洲发现最早的新鸟臀类恐龙。
并且,特展还展出了重庆古生物研究院团队在黔江发掘出的“巨型”恐龙。它属于巨龙形类,长26米,背高6米,脖子抬起来超过10米。这也是我国西南地区目前发现的最大恐龙。
仿真恐龙模型。
特展上还有“会动的恐龙”。重庆本土大型肉食性恐龙——巨型永川龙的仿真模型能实现视觉、听觉、触觉维度的共鸣交互,将硬核科研成果转化为可触摸的远古生灵。市民可以与它“对话”。
特展上还将展示重庆古生物研究院联合相关单位编制的《重庆恐龙化石地图》和《重庆恐龙科普文旅场所地图》,让市民更直观地了解重庆恐龙分布。
除了2个特展,重庆古生物界的“全明星”——秀山鱼化石也将在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亮相。秀山鱼化石所属的“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完整保存了约4.36亿年前志留纪早期的多类鱼化石,相关科研成果以封面论文刊登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使重庆成为“从鱼到人”探源研究的全球热点地区。
【观展指南】
时间:2025年5月1日起,每日9:00-17:00,16:30停止入馆
地点: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渝北区恒明路1号)
预约:免费参观,无需预约
交通:自驾游客导航“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非自驾游客可乘坐轨道交通至环线动步公园站(1号出口)或5号线幸福广场站(2号出口),步行10分钟即可到达。
原稿点击:五一期间来和恐龙“对话”!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推出2个特展-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