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鸡百科 手机版
  • 首页
  • 家电百科
  • 实时讯息
  • 常识
  • 时间 贷款 费用 公司 银行 车辆 企业 万元 自己的 美国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庞雅妮:“让博物馆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本土与世界的开放性平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8 15:55:00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独特价值在于既能守护周秦汉唐的文化瑰宝,又能激活历史资源参与现代文化建构的活力。”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庞雅妮说。

    陕西历史博物馆本馆(资料照片)。 受访单位供图

    陕西历史博物馆1991年6月落成开放,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馆藏的170余万件藏品中,商周青铜器、历代陶俑、汉唐金银器、唐墓壁画尤为引人注目。陕历博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把收藏保护、科学研究、陈列展览、社会教育和对外交流有机结合,利用多种手段从多角度、多侧面向观众揭示历史文物的丰富内涵,展现华夏民族博大精深的文明成就。2024年,陕历博秦汉馆全面开放,重点展示秦汉文明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奠基作用。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内的鎏金银竹节铜熏炉。 群众新闻记者 赵茁轶摄

    为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陕历博从今年开始,通过在每年4月至10月的旅游旺季取消周一闭馆日、延长开放时间以及增加预约人数等措施“扩容”服务。“五一”假期,又进一步增加预约人数并延长参观时间至晚间九点半。庞雅妮说:“我们科学调配人力物力,提升服务效能,加大高质量文化供给,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陕西。希望这些举措能够带动餐饮、交通、零售等业态的协同发展,为文旅产业注入新的发展动能。”她介绍,今年陕历博的工作重点将紧扣“扩容、提质、增效”三大核心目标,继续大力实施文化惠民系列举措,不断提升接待服务能力。

    在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陕历博推出原创大展“吉金·中国——中国青铜文明的兴起与繁荣”。作为“早期中国”系列展览的收官之作,该展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转化为核心,是近年来国内涉及夏商周三代青铜器数量最丰富、展品分布最广泛的一次展示。展览不仅对夏商周时期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演进进行了具体而生动的阐释,还通过对文物的多维度解读回应了大众对考古最新研究成果的热切关注与对文化根脉的深入探求。

    陕西历史博物馆内的三彩载乐骆驼俑。 群众新闻记者 赵茁轶摄

    针对今年博物馆日的主题“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庞雅妮告诉记者:“在当代文化生态中,博物馆正经历着从‘记忆殿堂’向‘文明枢纽’的深刻转型。面对这一变革,博物馆需要把握好四个平衡:技术创新与文物保护之间的平衡,专业深度与大众普及之间的平衡,文化传承与经济生态之间的平衡,短期挑战与长期规划之间的平衡。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博物馆的文化内核是不可动摇的根基。这些平衡之道,正是我理解的陕历博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未来的博物馆不仅要成为文博学术研究的高地,还要成为大众文化生活的公共空间。文博行业要致力于打破行业壁垒,推动文化资源与科技、艺术、教育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不断激活文物资源的当代价值。同时,博物馆还应拓展国际视野,促进文明对话,让不同文化在交流互鉴中焕发新的生命力,为社会进步注入持久的文化动能。(群众新闻记者 赵茁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