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鸡百科 手机版
  • 首页
  • 家电百科
  • 实时讯息
  • 常识
  • 时间 贷款 费用 公司 银行 车辆 企业 万元 自己的 美国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多地叫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3 12:18:00    
    多地叫停!这个“高素质”习惯,得改了

    最近

    有北京市民在社交媒体

    晒出自己的新发现

    地铁扶梯上

    出现了“小脚印”


    图源:上观新闻


    随后,“多地早已叫停扶梯左行右立”的话题5月19日登上社交平台热搜,引发关注。

    这些“小脚印”有什么特别含义?

    地铁运营方表示,这些脚印是在提醒乘客不必“左行右立”,而是可以选择并排站立,并提醒乘客站稳扶好。


    “左行右立”是指乘坐电动扶梯时,乘客站在电动扶梯右侧,让出左侧扶梯,这样有急事的人就可以从左侧先走。

    这一做法最早可追溯到1944年英国伦敦地铁里“请站到右侧”标识,后来成为国际惯例,被国内很多城市引进,甚至被称为“衡量城市文明的一种重要标尺”。不过近年来,自动扶梯“左行右立”的做法暴露出诸多弊端和安全风险。


    目前,这一标识并非所有北京地铁扶梯都有,但地铁站都会在扶梯口明确显示“站稳扶好”字样,并在墙上显眼位置张贴乘坐扶梯的提示。

    其实,北京地铁自2018年起就已取消“左行右立”的倡议提示。出于安全考虑,现在很多城市都已不再宣传乘坐扶梯应“左行右立”

    多地早已叫停

    扶梯“左行右立”


    上海

    2012年上海地铁已经取消乘梯时“左行右立”的规定,到了2019年,该做法被彻底叫停,并明确规定,禁止在扶梯上行走或奔跑。也就是说没有必要空出左边的通道,因为扶梯上本就禁止行走。


    广州

    2018年,广州地铁就曾发声,乘坐扶梯不提倡“左行右立”。2023年4月,广州地铁再次提醒,乘梯时“左行右立”既不安全也不高效


    成都

    2024年,有网友建议成都地铁用喇叭提醒引导乘客,乘坐电动扶梯时“左行右立”。对此,成都地铁回应表示,电动扶梯每级阶梯的高度远高于普通步行楼梯,在电动扶梯上行走,存在“摔倒、跌倒”的风险,还可能引发大面积的踩踏,建议大家乘坐电动扶梯时保持静立。


    为何不提倡“左行右立”?

    上下走动不安全

    首先,电动扶梯每级阶梯的高度远高于普通步行楼梯。人们在扶梯上行走,很容易踏空被绊倒,行走过程中也容易挤碰到其他乘客,导致意外发生。

    电动扶梯的梯级高度一般为21cm,最高不得大于24cm,高于公共场所楼梯要求的设计高度(13cm-18cm)。

    其次,商场扶梯速度一般是0.5米/秒,地铁扶梯速度则约为0.65-0.7米/秒,属于“高速电梯”。如果有人匆忙行走或奔跑,一旦摔倒或发生紧急情况,很容易“带倒一大片”,引发大面积踩踏

    另外,从设计原理来看,电动扶梯的坡度比日常建筑机制结构的楼梯要高一点,并不适合行走

    左右失衡有隐患

    根据南京地铁运营公司统计的运营数据,长期“左行右立”会对电动扶梯造成较大损害95%的电动扶梯损坏受力不均衡导致


    电梯专家、正高级工程师吴斌指出,“左行右立”的乘梯方式会产生平衡偏差,导致扶梯左侧负载较轻,右侧载荷较重,长此以往会致扶梯倾斜。


    运行效率打折扣

    “左行右立”不仅存在安全风险,还降低了扶梯运行效率

    有研究表明,当人们“左行右立”时,扶梯每分钟可运送81名乘客,而当两侧同时站人,扶梯每分钟可运送的乘客达到113名也就是说,“左行右立”为了方便少数乘客赶时间,将更多乘客堵在了扶梯入口处

    因此,乘坐电动扶梯时,乘客只需站稳扶好即可,着急赶时间的乘客,如需安全快速通过,最好的方式是走楼梯

    夏季已经到来

    扶梯事故也进入高发期

    长裙、洞洞鞋、雨伞

    ……

    都是自动扶梯爱“吃”的东西

    洞洞鞋

    2024年7月26日,北京石景山区一名7岁儿童穿着洞洞鞋乘坐扶梯时,不慎将脚卡在电梯梯板接口处,动弹不得。消防员到场后用撬棍扩张缝隙,成功将孩子救出。

    图源:北京消防

    裙子被卡

    2023年5月,江苏苏州,一女子乘扶梯时未收拢汉服裙摆,导致裙摆被卷入扶梯。工作人员发现后及时按下紧急制动按钮,将被卷住的裙子剪下来,才使其脱困。

    图源:中国消防

    这些易被忽视的生活细节

    为乘梯安全埋下了隐患

    这些安全知识要了解

    乘坐扶梯时

    不必“左行右立”

    最重要的是站稳扶好

    时刻注意脚下安全

    如赶时间应走楼梯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社融媒体工作部制作

    编辑:李嘉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