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鸡百科 手机版
  • 首页
  • 家电百科
  • 实时讯息
  • 常识
  • 时间 贷款 公司 费用 企业 万元 银行 车辆 美国 自己的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科创板开市六年持续深化制度创新 589家公司融资1.12万亿总市值7.35万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1 09:03:00    

    长江商报消息 六年砥砺奋进,六年春华秋实。在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史上,科创板的设立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作为注册制改革的“试验田”,科创板六年来始终坚守“硬科技”定位,以7.35万亿元总市值、1.12万亿元融资规模的亮眼成绩,交出了一份服务科技创新的精彩答卷。

    当前,科创板改革进入深化期。长江商报特推出“科创板六年”专题策划,期待这片创新沃土继续以制度创新激发市场活力,以资本力量赋能科技创新。

    ●长江商报记者 徐佳

    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鸣锣开市,中国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的“试验田”应运而生。

    六年来,科创板以“硬科技”为底色,通过制度创新重塑资本市场生态。不仅培育了一大批具有核心技术的“硬科技”创新企业,更推动了全市场注册制改革的落地,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截至7月18日收盘,科创板汇聚589家上市公司,总股本2313.95亿股,总市值超过7.35万亿元,平均市盈率为52.35倍。

    同花顺数据显示,开市六年以来,科创板公司实际融资金额合计达到1.12万亿元。其中,IPO募资规模达到8649.64亿元。

    2024年全年,科创板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42万亿元,净利润475.23亿元。全年研发投入总额达到1680.78亿元,超过净利润的2.5倍,同比增长6.4%,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中位数达12.6%,持续领跑A股各板块。

    六载耕耘,硕果累累。科创板从改革“试验田”成长为“硬科技”主阵地,深刻体现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坚定步伐。随着制度创新的不断深化,长期资本的持续滋养,科创板将继续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589家企业总市值达7.35万亿

    2019年7月22日,随着首批25家公司挂牌上市交易,科创板正式开市,成为中国资本市场首个试点注册制的板块。

    六年以来,从最初的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到如今的“硬科技”主阵地,科创板实现了规模与质量的同步跃升。

    根据上交所数据,截至7月18日收盘,科创板共受理了969家企业的首发上市申请,其中589家公司已经在科创板上市,总股本2313.95亿股,总市值超过7.35万亿元,平均市盈率为52.35倍。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7月18日,科创板上市公司的首发募资规模合计达到8649.64亿元,包括IPO、定增、可转债等在内的融资规模合计达到1.12万亿元,其中,中芯国际、百济神州等11家公司的融资规模超过百亿。

    当前,科创板已形成清晰的产业图谱,重点覆盖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与新材料、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等高水平科技领域,且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和市场领导力的科技企业正逐步成长为产业链“链主”,通过技术辐射、标准制定和生态共建等方式,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推动产业链整体升级。

    自开市以来,科创板始终坚持“硬科技”定位,通过制度创新和市场力量,推动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转型升级。

    数据显示,2024年,科创板全年研发投入总额达到1680.78亿元,超过净利润的2.5倍,同比增长6.4%;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中位数达12.6%,持续领跑A股各板块,其中107家公司连续三年研发强度超20%。

    截至2024年末,科创板已汇聚研发人员24万人,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比例近三成。2024年新增发明专利2万项,累计形成发明专利超12万项。其中,中芯国际、信科移动等龙头企业专利储备均超万项。

    此外,科创板累计138家公司牵头或参与的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等重要奖项;超六成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64家跻身单项冠军企业行列。

    以制度创新激发市场活力

    六年以来,随着一系列改革举措加快落地见效,科创板的包容性不断提升,这为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业态模式的科技企业提供了多元化的上市路径和发展空间。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科创板创新性地设立了五套差异化的上市标准,打破了传统的盈利门槛。通过包容性强的制度设计,科创板为未盈利科技企业提供了关键的发展助力。通过资本市场赋能,这些企业在研发创新和产业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能。

    数据显示,2024年,54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744.79亿元,同比增长24%;合计净亏损136.41亿元,同比减亏35.5%。

    随着盈利状况的显著改善,2024年度,神州细胞、百利天恒、微电生理等三家企业上市后首次实现盈利并成功“摘U”。至此,科创板已有22家企业“摘U”。

    而自“科创板八条”发布一年以来,科创板新发布并购交易数量已超过110单,交易金额合计超过1400亿元,资产评估、交易定价、业绩承诺日趋市场化、多元化,交易各方紧扣产业逻辑,积极推动补链强链、做优做强。

    随着制度更加成熟,长期资本稳步增长,科创板的市场生态持续得到优化。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科创板专业机构投资者活跃账户数超过7.7万户,全部机构投资者持仓占比超六成;基金类投资者持有科创板市场总市值超1.2万亿元,同比增长37%,占比超两成;沪股通、QFII、RQFII等境外专业机构投资者持仓占比超过3%,社保、保险、年金等长线基金持仓占比均超过4%。

    当前,科创板仍在继续深化改革。7月13日,上交所正式发布了《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5号——科创成长层》等配套业务规则,包括三项新制定的业务指引及两项修订的业务指南。其中,明确设置科创板科创成长层,纳入存量和新注册的未盈利企业,并面向优质科技型企业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进一步提升上交所预沟通服务质效乃至股票发行上市审核工作整体质效。

    站在六周年的新起点,科创板将继续以制度创新激发市场活力,以资本力量赋能科技创新,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服务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