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旭武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深入研究优化区域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方面的有效措施,稳步增加城乡群众收入。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价值导向。
一直以来,党中央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对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等作出部署。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强化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开发式帮扶”,进一步强化了产业带动、就业支持、技能提升等措施。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脱贫攻坚决定性成就,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从根本上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119元,同比实际增长6.3%,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城乡居民收入比继续缩小。
看到成绩和良好发展态势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仍面临诸多挑战。一些地区帮扶产业链条短、可持续性不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一些脱贫群众存在着受教育程度较低、技能水平较差等自身条件限制,自我发展能力不足。未来要多措并举、协同发力,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
推动乡村骨干产业错位发展。针对一些地方乡村产业同质化严重的现实问题,大力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科学合理布局乡村产业,在县域内统筹考虑城乡产业发展,形成县城、中心镇(乡)、中心村层级分工明确、功能有机衔接的格局。促进镇村联动发展,引导农业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农户联合建设原料基地、加工车间等,实现加工在镇、基地在村、增收在户。支持镇(乡)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引导有条件的村建设农工贸专业村。
强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金融支持。大力推动农村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和金融生态环境改善,服务农民增收、农业生产和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探索农村整体授信模式,将农户授信额度与所在村两委建设状况、村内主导产业、农民人均收入、村风民风、个人收入状况等多项指标挂钩,探索采用无抵押授信的形式进行放贷,更加贴近农村和农民实际。由商业保险公司、农村联保互助组织、具有政府性质的农业再保险公司等机构协同构建商业性保险与政策性保险互为补充的农业保险体系。
强化扶志扶智激发内生动能。探索建立健全以奖代补、以效定补等帮扶奖励激励机制,倡导多干多补、少干少补、不干不补,更多使用生产补助、劳务补贴等方式,鼓励勤劳致富,完善正向激励机制,发挥先进典型引领作用,充分调动脱贫户的积极性。把扶志与扶智结合起来,帮助其提升知识智慧,学技能长本事,结合劳务协作、就业帮扶车间等的实际需求,强化就业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通过自身能力的提升实现自我发展。
来源: 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