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鸡百科 手机版
  • 首页
  • 文章推荐
  • 家电百科
  • 实时讯息
  • 常识
  • 时间 公司 贷款 费用 企业 万元 银行 车辆 中国 美国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论见黄河口|“政策清单”到“幸福清单”山东文旅消费的升维之道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8 17:35:00    

    近日,山东发布第三批政策清单,针对文化和旅游业配套推出《关于进一步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的工作方案》,以4方面20项具体措施,构建起一套系统性强、覆盖面广、创新点多的文旅消费促进体系。这不仅是应对当前经济形势下扩大内需的战略选择,更是推动文旅产业从“流量经济”向“体验经济”“价值经济”跃升的重要尝试。笔者认为,这一系列政策体现出从“供给改革”到“需求引领”的双轮驱动思维,正在为山东文旅消费注入新动能。

    政策协同与跨界融合:打破边界,释放乘数效应

    山东此次政策最显著的特征,是打破了文旅部门的“单打独斗”,形成了多部门协同、多领域融合的推进机制。从农业农村厅的田园综合体和农事体验,到工信厅的工业旅游和文创开发,再到体育局的赛事进景区、交通厅的交旅融合线路,甚至科技厅的数字化沉浸体验——文旅不再是一个孤立的行业,而是成为一个连接一二三产、贯通线上线下、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超级接口”。

    这种“文旅+”与“+文旅”的双向赋能,正是释放消费乘数效应的关键。它让旅游不再是“看山看水”,而是融入生活、嵌入场景、链接产业的高频消费行为。正如政策中提到的“票根经济”,一张火车票、船票不再只是交通凭证,更是开启沿线景区、住宿、餐饮优惠的“钥匙”。这种以小切口实现大联动的模式,正是跨界融合思维下的创新实践。

    市场主体与金融赋能:从“输血”到“造血”的系统支持

    文旅消费的可持续增长,离不开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山东在这一轮政策中并没有停留在发放消费券、推出优惠活动等短期刺激层面,而是深入至企业融资、转型、评级等中长期的制度性建设中。

    比如,通过“金融+文旅”专项对接缓解企业融资难,通过重启旅行社等级评定推动服务标准化和产品创新,通过收益分配改革激发文博单位文创开发动力——这些政策都在试图构建一个“让好企业活得更好、让新业态长得更快”的生态系统。周村古商城的银企对接案例、A级旅行社评定标准的优化、“高质量发展联盟”的组建等,都表明山东正在努力把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自身的“造血能力”。

    新场景与新人群:体验升级与消费扩容并存

    如果说政策是引擎,产品与场景则是吸引消费者“愿意来、愿意留、愿意消费”的关键。山东在这一方面展现出明显的“双轨策略”:一是通过数字技术、低空旅游、演艺经济等新场景提升体验感,二是通过银发旅游、青年旅行、职工春秋游等新人群拓展消费基础。

    “何以台儿庄”沉浸演艺、低空飞行观光、“跟着微短剧游山东”等项目的推出,不仅是技术的应用,更是文化叙事的创新。它们让传统文化可感、可玩、可传播,契合了当下消费者尤其是年轻群体“重体验、爱分享”的消费心理。而“齐鲁惠工游”政策放宽春秋游限制、支持工会购买旅游年票,则巧妙打通了体制内消费力与文旅市场之间的通道,实现了政策与市场的无缝对接。

    山东此次出台的文旅消费政策背后体现的,是从“管理文旅”到“运营文旅”、从“资源导向”到“消费引领”的治理理念转变。政策的最终成效,不仅要看数据上的“爆发力”,更要看消费是否真正成为百姓生活中的“幸福感”。当文旅消费从一个政策术语,变为人们愿意分享的旅行体验、乐于参与的文体活动、自觉传播的文化自信,这套“政策清单”才能真正转化为山东的“幸福清单”。而这,或许才是扩大文旅消费最根本的意义所在。(大众新闻记者 曹萌萌)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