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日报》(2025年5月22日10版)。
大河之恋
□张瑞秀
黄河清水河县段。 贺广生 摄
每当大河冰凌漂流之时,我就按捺不住对你的挂牵。好想捕捉你每一刻的浪漫与美好,好想静守在你身旁,听听你雄浑奔放的音调。
那日午后,阳光温暖而柔和,洒在雪地上。省道之下,黄河岸边,古老的喇嘛湾如同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静静伫立,遥望远方。传统民居紧密相依,层层叠叠,如鱼鳞般密密麻麻地铺满河岸,一砖一瓦都承载着悠悠岁月的痕迹,无声地倾诉着那些被时光掩埋的故事。我们的视线冲破重重阻碍,黄河,你那磅礴豪迈的身姿终于毫无保留地展现在眼前。那一刻,我急切地将目光投向你,心潮澎湃,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如汹涌的潮水瞬间将我淹没,仿佛是漂泊许久的游子终于望见了故乡的炊烟。
我们在路边寻得一处空旷之地,将车稳稳停下。这里是黄河由东向南流的拐弯之处,附近便是拐上村。拐上村正处于黄河“几字弯”右上边的拐点,村子因此而得名。此刻,黄河就在我们脚下缓缓流淌。向上游凝望,黄河绕过喇嘛湾,携带着白花花的河冰悠悠而来,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黄土地上蜿蜒游走的巨蟒,带着神秘而古老的韵味。河冰相互挤撞,晶莹剔透,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转头向下游眺望,黄河匆匆而去,穿过喇嘛湾黄河大桥,一路向天边奔涌,好似一条飞天的巨龙,气势磅礴,恢宏壮阔,令人不禁为之惊叹。黄河滔滔不绝,一路奔腾,雄浑的力量仿佛能穿透岁月的沧桑。河面上的流凌,随着水流起伏跌宕,如梦如幻,为古老的黄河增添了几分灵动之美。
同伴告诉我,黄河因地段不同,结冰时间也不同,随着黄河流动,挤破冰面,最终形成了如此壮观的流凌景象。此时,太阳已渐渐西斜,橘红色的余晖如轻纱般洒落在黄河之上,给其蒙上了一层梦幻般的色彩。同伴们兴奋地举起相机拍照,热烈地谈论着黄河流凌的壮美。然而,我们觉得在此观望仍不够尽兴,决定前往河岸,一探究竟。于是,大家纷纷上车,朝着下游的榆树湾村疾驰而去。车随蜿蜒的路前行,路依流淌的河宛转。转过弯道,榆树湾村静静地坐落在河岸上,一道坚固的河堤宛如忠诚的卫士,将村庄与黄河分隔开来。我们沿着村中的小道向着河岸边行进,最终将车开到河岸上。
毫无疑问,这里是观赏流凌的绝佳之地,而此时,也是观赏流凌的绝佳时机。我们的脚下,大地已被严寒冻出一层坚硬的外壳,河畔的水渍与稀泥,此刻已不见踪迹。正因如此,我们可以无所顾忌地走到水边,尽情地与黄河来一场亲密无间的接触,亲身感受黄河流凌带来的震撼与美妙。
黄河悠悠流淌,平静的河面下蕴含着坚定无比的力量。水面上漂浮着的冰凌,宛如一朵朵洁白的莲花,如诗如画,令人陶醉。那大大小小的冰凌,形态各异,有的如晶莹剔透的宝石,闪烁着璀璨夺目的光芒;有的像一片片洁白轻柔的羽毛,轻盈地在水面上漂浮。它们彼此碰撞、挤压,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仿佛共同演奏着一曲美妙动人的乐章。
我们所处的位置是一个弯道,黄河汹涌而来,在我们脚下灵巧地转了个弯,随后又匆匆忙忙离去,奔赴远方。望着从上游奔腾而至的黄河,犹如猛虎下山一般,气势汹汹地向我们扑来。刹那间,我只觉一阵天旋地转,我赶紧闭上双眼,极力让自己沉静下来。耳畔传来黄河飒飒的低吟,那声音仿佛在诉说千古流传的传奇故事。空气中弥漫着丝丝潮润的气息,我深深地呼吸着河风,尽情地嗅着这独有的味道。就在那一瞬间,我突然感悟:黄河是有生命的,它有自己的心跳和脉搏,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它承载着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厚重。
我独自一人跨过小河沟,奋力爬上河堤。站在这个地方,居高临下,内侧是肥沃的土地,它在冬日里呈现出一道道龟裂的痕迹;外侧则是汹涌澎湃、气势雄浑的黄河。同伴们因担心我的安危,焦急万分地大声呼喊着,叫我赶快下来。然而,我站在河堤之上,黄河就在我的脚下奔腾,滚滚而去,匆匆不停。它那磅礴恢宏的气势,令我激动。夕阳的余晖毫无保留地倾洒在黄河之上,将其渲染得美轮美奂,壮观至极。此刻,凛冽的河风呼啸着席卷而来,似乎要把人掀翻,使人几乎难以站稳。可我全然不理会这些,只是沉醉于眼前这波澜壮阔的景象之中。
夜幕渐渐降临,同伴们都已上车,我仍独自一人伫立在河岸上,久久不愿离去。我沉醉于流凌的壮美,感动于河水的奔腾,任由思绪随着河风飘向远方,去追寻那无尽的苍茫与辽阔。
黄河,伟大的母亲河,它不仅滋养了两岸广袤的土地和勤劳的人民,更赋予了我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勇气。流凌,是冬季黄河独有的景观,也是大自然慷慨的奇妙馈赠。在这寒冷的季节里,黄河以其独有的方式展示着生命的力量和不屈的精神。
我静静地伫立着,直到夜色完全覆盖了大地。我带着震撼,缓缓转身离开,心中已然留下了黄河永恒的印记,那是一份无尽的眷恋,一份无比的敬仰。
晚霞
□李雨佳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世间最美的相遇,只是一次不经意地抬头,就沉溺于它的温柔浪漫。
这是夏日一天当中,我最喜欢的时刻。白天里的灼热收敛了它的锋芒,紧绷一天的空气松弛下来,给了风穿梭的空隙。风轻柔地掠过树梢,带着清新的气息,轻抚脸颊。那一刻,仿佛世间的一切喧嚣都被卷走,只剩下恬静与美好,像时光遗落的碎片,藏在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晚风里,彤云编织成了锦缎。霞光从天与云的缝隙中倾泻而出,天空被渲染成一幅壮阔的画卷。那一刹那的感动,瞬间即是永恒。久久无言,唯有赞叹。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蔚蓝的天空上装点着绚丽的霞光,漫天晚霞如同色彩缤纷的妆奁。晚霞的粉,是少女羞红脸庞上动人的粉;晚霞的红,是凝练锦缎上飘扬的红;晚霞的金,是秋天银杏上澄澈闪耀的金;晚霞的黄,是画师颜料中温暖明亮的黄。满目被晚霞的绚烂浸染,微风中飘散着草木的清香。
夕阳西下,光影渐渐拉长,脚下的影子也随着日光逝去而变得迷离。远处的山峦在余晖中变得模糊,像是融化的油画。一只鸟从霞光中掠过,翅膀在光影中轻轻颤动。
黄昏中的夕阳,就像一盏缓缓燃尽的烛火,微弱但不失坚韧。橘色的余晖洒在大地上,宛如温柔的告别。天边的云彩被夕阳染上深红和紫色的纹路,像绸缎一样,将大地轻轻覆盖。
时间的风翻阅人间的剧本,一页又一页。也许,那千古的风曾吹过的地方,晚霞也有不一样的颜色。从古至今,多少诗人提笔着墨描绘晚霞,将所思所想留在那几卷轻薄的纸上。
东晋陶渊明在自己的庭院中采摘菊花,无意间抬起头,看见夕阳照耀下的南山,飘着一层薄薄的雾,呈现出不可名状的美。成群的鸟儿,正结伴飞回山林。他写下:“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表达了诗人摆脱束缚,悠然自得、恬淡舒适的心情。
“初唐四杰”之一王勃在滕王阁作序时,看到晚霞灿烂,孤鹜独自飞翔,仿佛与落霞共舞;江面平静开阔,浩渺无边,水天相接,浑然一体。他写下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幅画面动静结合,落霞的绚烂与孤鹜的灵动相互映衬,赋予画面动态之美。秋水和长天的融合则展现出大自然的宏大与宁静,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唐代诗人李商隐登上古原,余晖映照,晚霞满天,山凝胭脂,气象万千,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宋代范仲淹驻西北边塞,当黄叶飘落时,思念故乡黯然神伤,他写下《苏幕遮•怀旧》,抒发羁旅思乡之情。“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词人将天、地、山、水通过斜阳、芳草组接在一起,使画面更为丰富,意境更为辽阔。这里的芳草其实暗含别情,夕阳照不到的地方,就是词人难以到达的故乡。此词借景抒情,将内心深处那缠绵悱恻、难以言喻的相思之情,化作涓涓细流,流入读者心田。
明代杨慎途经湖北江陵时,看到渔夫和柴夫在江边煮鱼喝酒,谈笑风生,突发感慨,写下著名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其中“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体现出作者超然物外、淡泊洒脱的人生态度。
岁月悠悠,千年光阴恍若一梦,世间万物皆已沧桑巨变,唯有那不变的情怀,依旧在心中轻轻荡漾。
夕阳的美好并不永恒,而是稍纵即逝。正是因为短暂,才让人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分每一秒。我逐渐明白,生活的美妙,不在于轰轰烈烈的经历,而在于日常中细碎的光亮。它们无须刻意捕捉,也无须过多修饰,只要用心感受,就能与它们不期而遇。就像微风不需形状,晚霞不留痕迹,心跳无须旁白,但它们的存在,总让人觉得这个世界温暖而值得。
于是,我不再为偶尔的迷茫感到焦虑。我学会停下脚步,让目光追随晚霞的变幻,感受风从指尖滑过的触感,聆听自己心跳的声音。那是一种纯粹的归属感,让我与天地相融,与自己和解。
“活着,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既然来到人间,便去爱,去经历,去感受,去欣赏,一切微小的欢喜。”生活的趣味与否,全在于我们如何去体验。幸福,其实是一种选择,一种心态。只要我们学会在平凡中发现美好,即便是最普通的日子,也能变得丰富多彩。心若向阳,目之所及皆为光。愿我们都能珍惜每一刻,用心感受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努力奔向热爱,将岁月打磨成最美的风景。
马莲花开
□李忠元
眼下正是和风送暖、百花争艳的大好时节。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下乡走亲戚,竟然在他家院门前邂逅了盛开的马莲花。
门垛旁,几簇青绿的叶子中间,零星点缀着淡蓝色的马莲花,开得既艳丽,又芬芳,为这个简陋的农家小院平添了无限生趣。
望着眼前的马莲花,使我想起童年的美好时光。
我出生在东北的一个小村落,离村庄不远就是辽阔无边的大草原。童年的草原诗意壮美,青青的草地上长着各色野花,姹紫嫣红,分外好看。但随处可见的还是那种长着一撮青绿叶子、开着素雅的淡蓝色小花的马莲。
那时,村庄前有一条特殊的通道,是村里集体放猪、放牲口的必经之路,被形象地称为“赶截道”。这条小路两边,绿柳依依,马莲盛开,充满了诗情画意。我们这些顽劣的孩童经常挖野菜、打鸟、玩游戏,在大草原上恣意玩乐,享受童年的快乐。
童年的春天里,马莲这种植物在草原上随处可见,即便贫瘠之地,也能开出艳丽的花朵。马莲叶子细长柔韧,像剑一样直刺天空,众星捧月似的捧举着幽雅淡蓝的花朵,一丛一丛连成一片,就像铺了一层厚厚的蓝色毡子,蔚为壮观。
马莲是鸢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为宿根草本花卉。马莲花又叫马兰花。无论是家乡的大草原,还是田间地头、水渠边、树沟里,到处是马莲繁衍生息的影子。每年乍暖还寒之际,马莲花就摇曳着纤细的嫩芽,破土而出,让辽阔的土地荡出无限绿意。
马莲根系发达,随时随地都可生长,是防风固沙的植物。草原上有些盐碱地,少有植物生长,但马莲不择地势,贫瘠之地因为有了它的生长,充满绿意。
马莲的根因多而长的特点,被用来扎刷子,不仅美观,而且非常耐用,可谓物美价廉,是当时每个家庭的必备品。
马莲叶子柔韧有余,别的牲畜不爱吃,却是兔子赖以成长的好饲料。小时候,邻居二宝家养了两只小白兔,二宝就经常跟我们一块儿到草原上挖马莲喂兔子,让我们既好奇,又羡慕。我也曾幻想拥有两只自己的兔子,觉得养兔、喂兔是一件极好玩的事情。
小时候,我们根据马莲柔韧的特点,经常用它编马莲垛、蝈蝈笼子、鸟笼,还用它编绳子,编手工艺品,样式极其精美。
马莲的叶茎可做“叫叫”,薅一撮马莲,将周边的叶片扯去,嫩白的根茎部保留,将有缝的一边含在嘴里,手握花茎,缓慢移动,嘴唇一吹一吸,发出小鸟般的鸣叫,非常好听。有时,小伙伴蜂拥上阵,顿时清脆的“鸟鸣”就响彻云霄,让诗意美好的春天更加生动有趣。
马莲用途广泛。一向爱抽烟的父亲用它绑烟叶,晾晒在庭院里,一直到晾干才能下架,那时的院子常常弥漫着烤烟的味道。
母亲的日常更是离不开马莲,烧火做饭,它是好燃料。侍弄园子,它可以绑豆角架子。就连端午节包粽子,也经常用到它。
因为马莲与我们小时候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有关马莲的故事、歌谣层出不穷,有很多耳熟能详的趣事,让我没齿难忘。
有关马兰花的美丽传说还真不少。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在美丽的马兰山,住着马兰花神马郎,马郎娶了善良的小兰为妻,两人过上了恩爱的甜蜜生活。马郎有一件宝贝叫马兰花,当其念出 “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在说话,请你现在就开花!”的口诀后,神奇的马兰花就能变出许多宝贝,贪心的老猫想要获得宝贝,害死了小兰,千方百计骗取口诀。马郎得知真相后,发动大家,一起抓捕那只老猫。马郎向马兰花呼唤,使小兰和小鸟又获得了新的生命,让美丽的马兰山又响起幸福的歌声。
关于马莲花的民间传说层出不穷,但大多随着时光的流转失传了。而仔细回想起来,有关马莲花的童谣还是很多的,就是现在想起来,那时那景依然历历在目。
诸如:小皮球,架脚踢,马莲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
那时,邻家的女孩娇俏柔媚,经常高唱这首童谣,从自家院子里飘出来,呼朋引伴,把我们聚集在村前的青草池塘,玩各种各样好玩的游戏。
一二三四五六七,马莲开花最美丽,采把叶子编凉席,编好凉席坐一起,我们永远不分离……
小时候,家里睡的是土炕,土炕上铺的炕席都是父母亲手编织的。父亲非常勤劳,他编的炕席堪称一绝,花纹紧促,经久耐用,左右邻居常常前来讨教技艺。
心灵手巧的哥哥学着父亲的技巧,用马莲叶编出一方窄窄的凉席,样子小巧、好看,闷热的夏日躺在上面睡觉,享受到一种亲情的温暖,睡得既踏实又香甜。
而今,一别经年,我离开小村在外工作若干年,虽然每年都会回到老家探望父母,但时过境迁,小村再也不是小时候的模样。
有一些像我一样对马莲无限留恋的朋友,曾将它移栽到自家院里院外,让它随时绽放娇艳的花朵,重温童年的美好岁月。
望着眼前淡蓝的马莲花,回味那美好往昔,依然觉得无限温馨。
和树木在一起
□辛灵
在树林里,和一棵树待久了
自己也和树木一样,平静和祥和
又好像和树木一样,灵动和飞扬
似乎和它同时吸收了,天地的灵气
又和它同时释放着,年轮的信息
它的根在泥土下面,四处游走,去邀请地下的水
并邀请一场春雪,为草木
铺设,一座生命的祭坛
我的根在泥土上,四处游走
去邀请玉米,高粱,喂养我隐藏的身体
我和一棵树有相同的信仰
用朴素为自己缝制一件外衣
只要鸟鸣声漫过来,就不会觉得是
虚度时光
我们都慢下来,扛着年轮
沐着太阳
隐去内心,一层又一层的光
风在吹,在纳林高勒
□德格吉呼
来不及吃上
热腾腾的玉米饼
浩尼沁夫迎着星辰的脚步
赶着牛羊
忙着与晨露为伴
想着与春天的暖风相约
风在吹
吹响平常的牧歌
来不及亲吻
呼呼睡的阿鲁斯和娜穆涵
阿都沁夫顶着烈夏
犁着希望的田野
忙着与庄稼为伴
想着与夏天的细雨相遇
风在吹
吹动昔日的忙碌
来不及拥抱
日思夜想的阿爸和额吉
胡德音夫登上雕花的马鞍
望向欢送的亲人马队
忙着与故乡的一草一木暂别
想着与夏天的微风相碰
风在吹
吹散远行的苦涩
来不及斟满
热乎乎的奶茶和奶酒
科尔沁夫冒着寒风的凛冽
奔向远方的梦
忙着与时间赛跑
想着与冬天的寒风相近
风在吹
吹奏生命的赞歌
一只飞鸟落在窗台上
□戈三同
一只飞鸟落在窗台上
一小片天空落在窗台上
它扭动小脑瓜
吃惊地打量,这个午后
斜阳,镀亮我的房间
当我瞒过它的警觉、好奇
和随时呼一下,飞走的念头
当我一直一动不动
只是默许它,抖动双翅
放下敌意、诧异,放下胆怯
放下一个轻盈的身子
好把这个巨大而莫测的笼子里
它看到的、听见的
“嗖”一下拿走
锡林河咏怀
□邓忠
水似银绸花似妆,
锡林九曲入诗行。
牛羊巧织和谐锦,
鸥鹭合鸣欢乐章。
舞悦酒醇游客醉,
风轻草碧牧歌长。
河边跃马挥鞭去,
遥望平台泊。
来源:内蒙古日报
编辑:胡梦莹
编审:赵宗杰
终审:刘畅
总监制:肇慧茹